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
在中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

2018-9-20 10:58| 发布者: admin| 查看: 2404| 评论: 0|原作者: 杨芬英

摘要: 我国古人就知道学习可以“举一反三”、“触类旁通”。孔子说:“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”(《论语·述而》)。从教育心理学上讲,“举一反三”、“触类旁通”和“闻一知十”都是指先前的学习对以后学习的促进, ...

我国古人就知道学习可以“举一反三”、“触类旁通”。孔子说:“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”(《论语·述而》)。从教育心理学上讲,“举一反三”、“触类旁通”和“闻一知十”都是指先前的学习对以后学习的促进,所以都是学习的迁移现象。中专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,更在于学生对于知识在学习、生活中的灵活运用,以及学生科学精神素养的养成。

人们普遍认为,好的教育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商,使学生变得更聪明。

一、迁移的问题

大多数的教师都有这样的困惑,明明是刚讲过的习题,只是变换了其中的某个条件,学生就解不出了。或者是一种解题方法举了若干个例子,但是,做题时就是不会用。于是,相当一部分老师就开始抱怨了,现在的学生基础差,脑子笨,如此简单明了的事都做不好。

二、原因及对策

简单明了的事都做不好,原因是由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存在迁移障碍。本人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学生的自身的因素,但更主要的根源在于教师、学校以及学科本身的特点。

(一)学生的内部因素,包括认知结构、认知发展等。

所谓的认知结构,就是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。广义地说,它是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;狭义地说,它是学生在某一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。每个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各自特点,学生认知结构在内容和组织方面的特征称为认知结构变量。

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式学习准备的重要标志。“准备”,又可称为“准备状态”或“准备性”,指的是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时,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,这种学习准备是迁移的基础,这种准备迁移就是无源之水,就无从谈起。

(二)找到了问题的根源,如何在中职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?解决的办法就是对症下药。

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、主体之一;教师要根据迁移规律结合学科的特点,来指导学科教学,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。

1.优化认知结构增加学习的迁移敏捷性和准确性。

学习的重要问题是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,即建立有用的编码系统。这就要求在教学中,为学生很好地理解知识而组织教学内容,将学习内容的最佳的知识结构以最佳的呈现顺序教给学生,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,领会基本原理和概念,这将最有利于学习的迁移。

许多学生感到知识易懂难记,究其原因,学生未能掌握学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,就不能形成合理有效的认知结构。不能有效地寻找和总结知识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,因而感到记忆繁琐。甚至混淆记错。为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类的方法。把看起来零零散散、边边角角没有联系的知识找出内在的规律,从而结串成网,归纳成简单的表格形式,把零散的知识变成一张大网印在脑海中便于记忆和应用,这样可使学生快速、准确的解决问题。

2.加强学法指导,提高迁移的有效性。

1)学画概念图,可以获得更有效的系统的知识。

2)进行过度学习,学习任务中实践次数的增加,会使可迁移量增加。

总之,不管学习什么,只要充分地学习是最重要的。这也说明学习应该按照预定的计划和步骤进行,学习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和水平。

3.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,应把那些具有高度概括性、和强有力的解释效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放在教材的中心地位上;在教材呈现的顺序上,最好从一般到个别,体现不断分化的认识路线;在学科教学中,应引导学生概括出普遍的原理和原则;基本的概念原理的迁移范围比特殊具体的知识的要广。

4.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讲解要提供恰当的实例,使学生懂得如何把实例与原理搭配起来。

作为教师,要特别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下功夫,不仅仅会背诵概念的定义,更重要的是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概念的实质以及概念的应用范围。

三、应注意的问题

1.知识的获得和迁移能力的关系,也需老师正确引导:虽然掌握知识不是最终的目的,最终的目的是要获得知识的迁移能力。但是,就通过学习而获得的迁移能力而言,没有知识就没有能力,迁移能力是由知识转化而来的。知识既是能力的基础又能转化为能力。然而并不是所有知识都能转化为能力,只有活的知识、可迁移的才能转化为能力。

要提高教学效果,如果忽视学生对于知识、技能、学习方法等的掌握,而一味追求提高其观察力、记忆力、注意力,那只是一种天真的幻想。

2.克服记忆障碍,提高迁移的准确性。学科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记忆所学知识。任何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记忆,离开了记忆就不存在知识,只是各种不同的学科需要记忆的内容、需要记忆的知识量不同罢了。记忆不等于死背硬记,有许多适合于不同内容的记忆方法,但也不排斥死背硬记。
1

点赞

Archiver |  手机版 |  小黑屋 |  漯河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

漯河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版权所有

豫公网安备41110302000019号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( 豫ICP备18040860号-1 )    QQ

返回顶部